欢迎访问黄山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AH000004 | ![]() |
咨询电话:0559-2515303 / 2543070 / 15905590408 | 老版回顾 | | ENGLISH |
叶村,是三阳乡境内一线三明珠村落之一,叶村至三阳乡政府只3公里。民国肇开徽杭公路将叶村村庄剖成南四分之三,北四分之一。21世纪初建成新徽杭高速公路自村后穿过,在村头置有出入道口。
叶村氏族主要为洪姓。后晋天福年间(937——942),严州教谕洪鋐爱叶村山水清淑而卜居,子孙兴盛,建有宗祠叙伦堂、支祠敬本堂。鋐传八世洪世度迁中村成为中村族始祖,建有支祠世德堂、太古堂、启佑堂、承德堂。鋐传十三世洪太四南宋初避兵迁本里慈坑,太四传八世洪福生,明天顺元年(1457)自慈坑迁居三阳,以村边梅溪名派曰梅溪派。后裔建有宗祠叙伦堂,支祠孝友堂、本立堂、仁本堂、积庆堂、继善堂等,三村族子孙皆奉叶村叙伦堂为洪氏祖祠。
叶村,叶姓开基,以姓名村,属王干里,习称王干叶村。叶氏将村落建成树叶形,纵贯东西的主街为”叶”之主茎,南北走向六条街巷为”叶”之支脉,其中尚联有一些走不通之小巷。洪氏徙入衍盛后,并没有改村名,而是自称”叶下红(洪)”,喻绿叶衬红花。后来,虽然将村庄外形逐步改造成船形,称船形村,至民国叶姓基业只剩两座花园遗址,村名仍维持叶村。”试将本里溯根源,叶姓开基号叶村,欲向夕阳寻故道,迄今唯有两花园”。
叠罗汉,古称”踏肩”,是中国古代百戏的一项节目,现藏日本的唐代漆绘《弓背百戏图》中的五人四层踏肩图可为证。明代传入古徽州后,作为乡傩的组合活动流行于民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晚清(另说民国)时失传的歙北旧宅村叠罗汉,说明叠罗汉在歙县历史上并非个例。明末风行的徽州目连戏里有”打堆罗汉”情节,其中一些造型与叶村叠罗汉相似。叶村艺人介绍,当年”打罗汉”,都要演徽戏。晚清时,徽州有”夜不动胡”之说,即白天演用徽胡琴伴奏的徽戏,夜里演用锣鼓管乐节制的目连戏,不动胡琴。以此推论,虽不能认定叶村叠罗汉即源出于目连戏,但两者存在渊源关系则无疑。
叶村叠罗汉肇始与和尚有关。据说明末有个叫惠安的和尚,来叶村村郊和尚寺挂单,爱环境清幽驻锡为住持。适逢乡试,想起当年屡考不中、受人讥笑的往事,心有不甘,遂顶俗名应乡试,竟中头名解元。朝廷欲封他为官,他却上表自承欺君罪,皇帝念其心诚不罪,反赐”解元寺”匾,令其回叶村仍为住持,该寺自此称解元寺。乡人将子弟送入寺中,日习文夜习武,僧俗结下许多善缘。叠罗汉的由来,一说某年盗寇掠村,惠安带领僧俗子弟御寇,乡人避入寺中。强盗攻寺,惠安与众子弟搭人梯帮助乡人翻庙墙脱险,自己与子弟却葬身火海之中,事后乡人通过叠罗汉纪念。一说某年解元寺失火,乡人往救,叠人梯向庙顶泼水灭火,之后和尚仿人梯叠罗汉,纪念火灾教训和乡人救火之德。一说惠安和尚圆寂后,寺中子弟不守清规,骗奸妇女,乡人怒而集柴草于寺周,乘夜搭人梯翻墙入内焚寺,烧死一干花和尚。有一个逃出报官,乡民连夜平整了火场,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皮门铺泥圃成的菜畦铺好,第二天官府到场看一片菜田,此事得以蒙混过关。官府查不出真相,最终以诬陷将该和尚收监。不久村中爆发瘟疫,有游方和尚路过,说是和尚鬼魂作祟,劝乡人叠罗汉以辟邪,自此养成叠罗汉的习俗。三种说法虽均为实证,但叠罗汉出于镇邪消灾纳福的活动动机则不庸置疑。经过多年,叠罗汉渐渐自民间百戏、乡傩、目连戏中剥离出来,成为有六十六套程式的独立民间艺术门类,在古徽州民俗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叶村叠罗汉表演依大小年不同。大年即闰年(农历闰月的年份),所有叠罗汉程式套路要分两夜演完,旅居在外族人要尽可能赶回村参加活动。小年活动套路可略减,旅外族人亦不一定要求回乡参加活动。
叶村叠罗汉活动由罗汉班组织,罗汉班最初由洪氏30岁至70岁男性族人组成,五至七人不等,自行推举罗汉头一人主持叠罗汉事务。若干年里,罗汉头人选相对稳定,罗汉班成员则不断变化。每年岁末,罗汉班在宗祠集议新年叠罗汉有关事务,拟出一份推荐参加叠罗人名单。罗汉头根据罗汉班的决议,确定来年叠罗汉活动的规模,如叠哪些程式、选多少罗汉等。同时,对罗汉班的推荐名单进行年龄、力气、体重、灵敏度等各方面考虑,确定角色,列为入选罗汉(每年25至35人不等)。最后向入选罗汉分别发出《罗汉帖》,接到《罗汉帖》的男丁,深感荣幸,将帖供于堂屋案桌正中,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务待命。
叠罗汉系列活动,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十八结束,为期十三天,其中排练九天,正式演出两天。正月初六傍晚,罗汉头领着罗汉们敲锣鼓、放爆竹,去解元寺接罗汉老郎牌位。解元寺已毁,如今是在原址重建的一个约三平方米小庙,堂壁须弥座上供着”解元古寺罗汉老郎尊神之位”的描金牌位。罗汉们焚香礼拜后,罗汉头取下牌位,交由”金顶”( 叠牌坊最顶端的小罗汉,以化妆金色脸而名,亦称尖顶)捧,敲锣打鼓回村,村人执棒香在村口夹道迎接,簇拥着将牌位安置于排练处案桌上,谓老郎坐镇排练,供奉至本 年叠罗汉活动结束。当晚,罗汉头带领赤膊赤脚的罗汉们”练谱”。
《罗汉谱》有六十六套程式,寓意”六六大顺”,是多代叶村罗汉们不断总结、完善、创新的艺术结晶。文革期间叠罗汉活动中断,部分罗汉谱程式丢失,1986年后,三阳乡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叶村艺人对已失传的部分罗汉谱程式进行了挖掘、整理,终于补全了66套谱式,兹录如下:
小一柱牌楼、大一柱牌楼、二柱牌楼、三柱牌楼、小四柱牌楼、大四柱牌楼、五柱牌楼、六柱牌楼、七仙山、八柱牌楼、童子拜观音、金鸡飞、耸长人、宝塔连、过仙人桥、普陀崖、莲花座、滚灯、树荷花、地荷花、单牛蜢、双牛蜢、锅阁、单洞桥、双洞桥、观音井栏、石猴出洞、太师椅、刘海戏金蟾、五凤楼、旗竿、解元寺、麒麟送子、秤砣、净瓶、单戟、双戟、大四洞桥亭、凉亭、水阁、如来打座、观音下凡、金鞭转托靴、单烛钎、双烛钎、钵盂、锡杖、秋千架、独角兽、童子朝普陀、龙驹马、铜锣架、蜂窠、兔儿望月、笔架、摆渡、观音岩、饮酒侍宴、大春笋、大角旗、香炉花瓶、大元宝、三脚蟾、三宝印、三洞桥亭、三尊大佛。
练谱,一般六十六套程式逐一排练一遍,然后依大小年、活动规模,将本 年确定的演出程式进行重点排练。正月十一至十四为彩排阶段,所有罗汉皆赤膊、戴布罗汉帽、束白布腰带、穿彩裤老布山袜,唯不开脸。每晚排练结束,祠堂供半夜餐。十五日夜,罗汉化妆游村。罗汉的化妆,主要依“下架”、“二架”、“三架”、“尖顶”四个类型开脸。十五夜罗汉队伍要先进行游村,依次为捧罗汉老郎排位的”尖顶”、锣鼓队、钟鼓楼形灯、滚灯、五兽灯、动物灯、人物灯、十二生肖灯、花草虫鱼灯、罗汉队伍、锣鼓队,这支队伍要游遍全村每一条巷,所到之处,户家要烧香放爆竹迎新纳吉。游村毕,即到戏台上集中。先后进行走台、演罗汉,最后是演出的高潮部分,叠罗汉表演。十六日白天继续游村,晚上叠罗汉,部分程式是十五晚未叠的新套路。结束后将罗汉老郎牌位送至解元寺归位,至此叠罗汉活动告一段落。
叶村叠罗汉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流传至今,与其传承模式息息相关。虽然叶村叠罗汉是叶村村民自发组织的一种民俗活动,参加者主要是该村洪姓村民,叶村罗汉班有组织,但不固定组织成员,以罗汉头为管理中心制;有祠堂作为议事机关和排练场所,却不排斥外姓人入祠;参演罗汉也不固定,却有众多罗汉可供挑选,是个特殊灵活的组合体。长期以来,叠罗汉都在民间开展,尽管在2004年经县文化部门同意,在叶村组建了”歙县叶村叠罗汉艺术团”,但它只是民间组织,只在农闲或者有节庆活动任务时才进行排练,沿袭的仍是罗汉间”以老带新”的传授,缺乏正规、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这一民俗体育项目向着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传媒信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冲击,加上叠罗汉动作本身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传承还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叶村叠罗汉自1986年在全县首届民间艺术节上亮相,受到上下普遍关注。此后,在歙县枇杷节、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黄山国际旅游文化节、首届安徽文化节、第一届徽商大会等盛大节庆频频献演,获各类奖项七个(其中金奖五个),赢得中外观众广泛赞赏和高度评价,并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叶村叠罗汉还先后登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金土地等报纸节目,其艺术资料被中国台湾《民俗曲艺》转载。
自1992年始,歙县三阳乡人民政府将叠罗汉艺术保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1998年,歙县人民政府在徽杭公路线上设立“文化长廊”,命名三阳乡为“民间艺术之乡”,之后,又命名叶村为“叠罗汉之乡”,进一步通过确定叠罗汉原生态保护区加以保护。2006年,歙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歙县三阳乡叶村民间杂技叠罗汉保护规划2006--2010》,并报黄山市人民政府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批准,正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十年,针对叶村叠罗汉已采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有:2004年投入资金5000元,对“解元寺”进行修缮;2005年投入资金5万元,新增罗汉服、道具等,并参加了第九届国际黄山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幕仪式演出;2007年投入3000元,对叠罗汉的排演场地”叙伦堂”进行小修;2010-2012年投入60余万元修缮”叙伦堂”。除此之外,还投入了部分资金加强对小罗汉进行培训,加上持续每年村内元宵节进行表演传承,乡村支出年费均超万元。
|
![]() |
|||||||||||||||||
|
|
![]() |
|
![]() |
![]() 手机扫一扫进入官网 |
||||||||||||
Copyright © 2000 - 2008 www.huangshanguide.com 黄山中国国际旅行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9-2515303 2543070 15905590408 传真:0559-2542014 E-mail:122618043@qq.com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天都大道9号A座8楼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 皖ICP备05012915-1 网站地图 部分图片、文字、字体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邮件地址:122618043@qq.com |
|||||||||||||||||
![]() ![]() ![]() |
|||||||||||||||||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工商网监 |